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两耳不闻家务事 静心扶贫进万利

编稿时间: 2018-12-16 14:11 来源: 临湘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两耳不闻家务事   静心扶贫进万利

——记临湘市环卫局扶贫干部李静

 

李静,男,中共党员,1998年参加工作,在环卫局收费,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6月接到单位任务,驻桃林镇横铺村扶贫,2018年3月,经统一调整,在白羊田镇万利村扶贫,任小组组长。

白羊田镇万利村有30个生产小组,住户3000余人,李静负责的13个生产小组17户扶贫工作。虽这些扶贫对象是面上村贫困户,但因为是历年来没有脱贫的对象,做起工作尤显困难。

    一、详细排查、精准识别

万利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驻村扶贫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对评议初的1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临湘市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这项工作,自3月28日市政府办召开专题会议后环卫局便与文联取得联系,安排一名班子成员牵头,由李静负责联点驻村工作,制定了《2018年环卫局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李静用7个工作日对所有贫困对象进行了详细排查、甄别,并走访了一批非贫困户,确定了精准扶贫对象。

二、启动生产、解决急需

4月份,正是农忙生产攻坚期,农民需要生产物资,李静发现贫困户根本就买不起农药化肥,田间地头的作物长势不好,身为农村出生的他感觉到这样下去,农民没有收成。于是立即向单位李永军局长汇报情况,希望单位能拿一点资金支持农民生产。李永军局长见李静的认真劲,便召集班子,集体研究,并要求财务安排扶贫工作生产启动资金,一同到田间地头去看。见到实情后的干部们都非常认同李静的要求,每户扶贫对象赠送200元人民币,作为生产帮扶,并请来会种田的同村干部,指导贫困户抓好生产。贫困户有了这些钱,农药化肥不愁了,7月份的第一批早稻有望丰收了。

三、兴修道路、解决出行

临湘市在湖南的最边缘,白羊田镇在临湘的最边缘,万利村又在白羊田的最边缘,地处偏僻,又是山区,有的道路年久失修,有的还是乡村泥路没有硬化,这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道路不通,各村发展会受制约,道路不通,贫困户生活越来越困难。李静发现汤港边(自然村,村组合并后,属于万利村)的路车辆无法通行,经多方调查,村民都想修路,村干部也希望把路修好,既缺人力,又缺资金,一时办不好。李静结合2017年在桃林镇横铺村扶贫的经验,认为这条路还是有办法维修的。据悉,2017年,李静在横铺村扶贫时,横铺村有一段路因洪水冲断,没有维修经费,没有维修人工,经多方协调,由环卫局、临湘二中两个帮扶单位投入材料资金,横铺村组织维修,周边村民出劳力,硬是修通了损坏路段,迎得了村民广泛好评。有了成功案例,李静立即向单位汇报,得到单位支持,同样由村组出人工劳力,环卫局支持2万元维修资金,在5月份修通了汤港边的道路。

四、有的放矢、特色帮扶

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针对帮扶对象自身条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帮扶,特色帮扶就是通过特殊情况特殊帮助达到精准帮扶目标的帮扶活动。李静进村帮扶非常重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帮扶对象易大年自己有精神病,丧妻,一子二女,儿子30多岁,未婚,大女出嫁后也因精神病离异,就小女好一点,已成婚。易大年人清楚的时候非常明白,也知道要给家里创造条件,还种了3亩葡萄园,有脱贫致富的想法。但当李静看到葡萄园的时候,心里好不起来。这说起来是葡萄园,葡萄藤叶非常茂盛,却没有挂果,明显是葡萄树的营养不良。李静找来几个会种葡萄的朋友,对土壤、水质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其主要是缺少有机肥。李静刚想与易大年商量如何改造葡萄园时,有村民反映,说有人告诉过他,要施有机肥,他不听,还以为村民嫉妒他。李静结合平时沟通,也觉得在理。虽然易大年有时候好沟通,但若倔强了,这事就办不好。经过与朋友商量,觉得如果易大年养上两头猪和一群鸡的话,有机肥也有了来源和去处,而且也不费多少事。李静就此事又向单位汇报,环卫局党支部利益党员活动日,为易大年等4户贫困对象送了4头猪和60只鸡。易大年的鸡就养在葡萄园里,猪粪发酵后可以给葡萄施肥。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作物质量,最终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如扶贫对象刘明峰,也是患有精神病,时好时坏,离异,在北京打工,有一个儿子,在株洲读大学,父母70多岁,由兄弟负责。家有一套明三暗五的青瓦土木破旧平房,此前的帮扶干部为他争取了危房改造指标,但他无钱建房。李静为他单独制定了第二套方案,帮助装修改造,现已改为红烧挂瓦、外墙粉刷、铝合金门窗的安全房屋,既舒适,又省了不少钱。

五、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李静出生在农村,老家也是山区,党组织要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常开玩笑说,我是“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他每到农村,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他每遇到农民,他就像回老家一样。不是和村民打招呼,就是抢着帮农户做农活。有一次还闹了个小笑话,他刚到万利村的时候,见一位老太太挑一担菜,步履蹒跚,他连忙上前去帮忙挑。老太太起初不让,说,你这后生穿着干干净净的,别弄脏了。李静说,我有力气,挑得起,也不会弄脏衣服。抢过担子,按老太太指的路一口气挑到了家。老太太不等他走,拉着问,你是谁家的后生?是不是看中了村里哪个姑娘?李静一笑说,没有。老太太诡秘一笑,我就知道,你不好意思说。后来李静解释半天,称是扶贫干部,进村帮扶的。老太太这才弄明白。像这样,挑水种田的活,李静每到农忙时节,就会在村里帮忙,忙了一天,还赶回城里的家。他自己说,如果是长期驻村,他会帮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这才是“从农村来,到农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