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 市委党史研究室 > 党史联络

关于临湘苏区市(县)历史的专题研究考证

编稿时间: 2015-04-17 00:00 来源: 史志办 

临湘是一方英雄的热土。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大批的英雄儿女,为了人民的翻身与解放而浴血奋斗,在临湘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53年9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民建字第【00425131】号通知中,临湘县被确定为第一批革命根据地老区,此后较多的著述都把临湘作为红色的沃土载入了湘鄂赣苏区的史册(见资料50、83、136、142、156、171页)。2011年9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苏区县认定工作的通知》([2011]53号)要求,临湘市委、市政府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临湘人民负责的态度,及时组织专人,历时7个月,踏遍湘鄂赣三省13个县市,行程上万公里,组织外查内访收集临湘苏区县相关史料。现就临湘在湘鄂赣苏区的地位、影响、贡献等问题作如下考证与综述,请予审定。

    一、建党和大革命时期临湘党史背景

    临湘市位于湖南省东北边陲,扼湘鄂门户,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洪湖市隔江相望,东南与湖北省通城县、崇阳县、赤壁市、嘉鱼县接壤,西与岳阳市毗邻。水陆交通便捷,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南高北低,地形多样,中部丘冈连绵,西北畔长江,东南药菇山、大云山绵延起伏。

    1930年(民国19年),临湘县城从陆城迁到长安。1931年(民国20年),临湘划为8个区,第一区聂市;第二区陆城;第三区云溪、第四区桃林;第五区柳厂;第六区忠防;第七区滩头;第八区源潭。区下设41个乡8个镇。解放后,临湘行政区划发生了几次变更,但其中绝大部分区域没有变。1984年4月19日,省政府将建在临湘境内的岳阳石油化工厂、长岭炼油厂及周边的陆城、云溪、路口、文桥四镇乡及松阳湖农场,划归岳阳市北区管辖;1992年8月,将岳阳市北区陆城镇的儒溪、杨桥、棋杆、洋溪4个村重新划归临湘市管辖。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目前,临湘市域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2.8万,辖白云、羊楼司、定湖、聂市、源潭、江南、黄盖湖、儒溪、忠防、桃林、詹桥、长塘、白羊田等13个镇,五里、城南、坦渡、乘风、横铺等5个乡和长安街道办事处、桃矿办事处两个街道办事处,280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

    临湘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早在1920年至1923年,临湘境内张亚巨、王圭、方释之等爱国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远涉重洋先后赴德国、法国勤工俭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们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临湘人民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由此,轰轰烈烈的革命烈火在临湘大地燎原。

    1926年春,正是国共合作发展时期。为了推动全省的工农运动,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李中和、卢紫云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遣,以省农运特派员的身份来临湘开展革命活动。4月在桃林洞庭庙内正式成立了临湘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桃林区委会和第一个农民协会——桃林区农民协会。从此,中共临湘党组织建设迅速发展,工农运动已成为燎原之势(见资料263页)。先后在陆城先农坛、源潭街上、聂市康公庙、忠防渔潭、长塘柳树厂、坦渡关帝庙、云溪福音堂、羊楼司中洲街成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156人(见资料275页)。同时,“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纷纷加入农会,到1926年11月,建立了县农民协会和9个区农民协会(1926年临湘县为9个区),会员发展到2万余人”(见资料263页)。此时的农民协会成了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政权机关。

    为了配合北伐战争湘北地区的临湘大会战,1926年8月,李中和率源潭、聂市、桃林、忠防、坦渡等区的农民和团防武装三千余人在铁路沿线路口至五里牌之间英勇奋战,挫败了反动军阀吴佩孚南下的阴谋,取得了湘北会战的重大胜利(见资料31页)。1927年3月,中共岳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钟堃来临湘,组建成立了中共临湘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辖1个区委和8个支部,有党员190多人。不久,临湘地执委改为县委(见资料150页)。同月,在中共临湘县委的领导下,临湘县特别法庭成立,公判并处决了反动组织“左社”首领詹先甲、处死了长期横行乡里、欺压农民的牧师陈竹清。接着,陆城沈双喜、源潭胡新虎、王达圃等一大批地主、劣绅被处死(见资料89、268页)。5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临湘团防武装纷纷反水,对县、区、乡党的负责人和农会骨干实行大屠杀,党组织破坏殆尽,农民运动转入低潮。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临湘苏维埃区域和工农革命政权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党中央紧急会议,决定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8月22日,中共鄂南特别委员会(简称鄂南特委)成立,吴德峰任书记,领导鄂南秋收暴动。在鄂南特委的领导下,临湘农军撬铁轨、锯电线、扒枕木、打土豪、烧契约、开粮仓……(见资214页),再一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掀起了临湘大地新一轮的革命浪潮。

    1928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为推进湘鄂赣三省割据区域的开辟和联络两湖暴动,成立湘鄂赣边特区,其中包括湖南的浏阳、平江、岳阳、临湘等县(见资料91页)。后来还把临湘作为鄂南区农民割据的重要区域;把临湘羊楼司作为农民武装“分路抗守”的战略支撑要点。特委在12个边界县建立7个军的工农武装,包括“岳阳、临湘一军”(见资料40、45页)。在两湖暴动的影响下,临湘先后成立了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

    1929年7月,临湘陆城丁家山党员曾楚恒在监利县党组织的帮助下,在本地发展共产党员9人,即成立中共陆城丁家山支部委员会,书记曾楚恒(见资料178页)。同月,由陆城和监利党组织在白螺矶建立了岳临两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见资料172、193、195、198页)。8月,在马颈(今羊楼司镇幸福村)成立马颈区委会,书记马仁广(化名胡燕民),委员胡万寿(见资料234页)。9月,蒲圻党组织派员来临湘县定湖昆山发展共产党员7人,即成立中共定湖昆山支部委员会,书记宋友章,宣传委员王其美,组织委员陈万营(见资料178页)。1929年秋,蒲圻县党组织派李平阶、徐敬之、祝自清等来临湘江南谷花洲发展李子才等10名党员,成立了中共谷花洲支部委员会,书记李子才(见资料94-96页)。

    1930年5月,监利县党组织派张飞舞、彭国才来临湘云溪天福桥发展党员9人,即成立中共云溪天福桥支部,书记杨少清(见资料179页)。8月,红十六军协助中共岳临特支建立了岳(阳)临(湘)县苏维埃政府(见资料195页)。9月,中共临湘白羊田合盘支部委员会成立,书记鲁克成,组织委员汤碧环,宣传委员姜书林,有党员9人。同月,中共临湘托坝支部委员会成立,书记冯可安,组织委员冯国政,宣传委员冯其义,有党员7人(见资料179页)。同年在湘北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苏区很快扩大到临湘坦渡、(见资料299页)、聂市(见资料293页)、梅池(今五里乡)、龙源、中和、友爱(以上地在今羊楼司镇)、壁山、云山(以上两乡在今詹桥镇)等地(见资料99页)。

    1930年春,赵琪、李雄刚等人由通城大港冲来到临湘壁山(今詹桥镇)发展党组织,于l931年4月在壁山晒谷场建立了中共壁山区委会,书记陈文恒,宣传委员冯幼成,组织委员胡德成、(后)陈先进。辖壁山乡,书记李玉瑞,(后胡德成);苏老乡(地处壁山与詹桥之间),书记李华伯;箩筐洞乡(今羊楼司镇友爱村),书记李兰洲(后杨桂元);红四乡(今詹桥镇壁山村红叶庄一带),书记曹宝玉(后李三才)等四个党支部,有党员50余人(见资料100页);同月,湘北革命工作委员会筹备处建立了壁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钟梅松(后陈炳南)。下辖箩筐洞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冯新府;壁山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戴东林;红四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三才;苏老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邬三思(见资料194页)。6月,在中共壁山区委领导下,建立了共青团壁山区支部,书记林托余,委员邝伯麟、李丹青、方正平、陈平等人(见资料100页);8月,成立了壁山区妇女联合会主任 李英(后李苏姑)(见资料203页)。8月,为了组织领导岳阳、临湘交界的大云山一带革命斗争,中共湘北工委派赵琪、邓家邦、方正平等人在临湘县大云山贺畈刘家屋建立了中共云山区委员会,书记杨心田,宣传委员李景清,组织委员刘一鸣,有党员20余人(见资料109、181页)。同月,在湘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云山区苏维埃政府,驻贺畈云山刘家屋,主席姚监实,副主席费协助,区长李德林。辖临湘、岳阳的大云山地区(见资料146页)。10月,在昆山(今临湘定湖新建村)成立临湘东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汤贤成,副主席刘青山、张红义(见资料172页)。

    1932年2月,红军第十六军派黎爱华、宋克孝、刘林、京桂英来龙角源(今临湘羊楼司和詹桥镇)发展党员15人,即成立中共龙角(龙窖)区委。同月,成立龙角区苏维埃政府(见资料172页)。同年,成立了马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太顺(见资料195页)。

    至此,全县八个区,有六个区建立了党组织或者苏维埃政府。

    三、临湘苏区党政军隶属关系

    (一)党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临湘党组织经历了如下的演变:

    1927年下半年,湖北、江西省委先后在鄂东南和赣西北建立了地区性的党组织。湖南省没有在湘东北建立地区性党组织,临湘县委直属湖南省委领导(见资料246页)。

    1928年1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对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土地革命的领导,建设“三省割据局面”,成立湘鄂赣边特(区)委员会(见资料184页)。3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湘鄂边特委归属湖南省委。负责领导湖南浏阳、平江、岳阳、临湘。中央规定,“特委所辖各县在组织上属于某省的县委,仍应向该省委作经常性的报告,受该省的指挥”(见资料251页)。由此可见,临湘隶属湘鄂赣边特(区)委员会、鄂南特委和湖南省委领导。

    1929年,湘鄂赣边特委改为湘鄂赣边境特委,机关设平江黄金洞(见资料184页)。此时,临湘隶属湘鄂赣边境特委领导。

    1930年8月,湖南省委宣布撤销湘鄂边特委,成立湘东、湘北特委,临湘县划属湘北特委领导。1930年12月26日湖南省委宣布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办事处,办事处属湖南省委指挥,下辖湘北、湘东、赣北三特委以及红十六军军委。其中,湘北特委下辖平江、临湘、岳阳等县党组织。此时,临湘依然隶属湘北特委和湖南省委领导(见资料247、249页)。

    1931年3月,根据湘鄂赣上杉会议精神,……成立中共鄂东南特委,辖临湘等湘鄂边18个县(见资料210页)。同月湖南省委办事处撤销,成立中共湘鄂赣边特区委,鄂东南特委归特区委领导。鄂东南特委下辖鄂东区、鄂南区两个特委,湘北、赣北两个分区委(均为湘北、赣北两特委改名),湘北分区委下辖岳阳县委和湘阴、临湘等县基层党组织(见资料185、251页)。7月,中共湘鄂赣边特区委在浏阳县东门乡楚东山村召开湘鄂赣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赣省第一届委员会,隶属苏区中央局,同时接受湘鄂西中央分局指导(见资料250页)。全省共辖湘鄂赣三省36个县。其中包括湖南平江、岳阳、湘阴、临湘、浏阳、醴陵、长沙等7个县。湘鄂赣省委下辖党组织:壁山、云山、樟树3个区委及岳通临等工作团(见资料250页)。8月,经湘鄂赣省委批准,成立中共湘北工作委员会(亦称修平通岳临边工作委员会)撤销湘北工作委员会筹备处,辖通城鸦雀山、临湘壁山、云山4个区委(见资料186页)。

    1932年,湘鄂赣省委下辖党组织有新的变化。1月,撤销鄂东南区特委,分别成立鄂东道委和蒲圻中心县委。蒲圻中心县委管辖指挥崇阳、嘉鱼和湖南临湘等县工作(见资料252页)。2月,湘鄂赣省委决定,将湘北工委和通城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党政合一的湘北工作团,下辖大港冲、壁山、云山5个区委(见资料187页)。

    1933年1月,中共湘鄂边工作团与崇阳县委合并,建立了中共湘鄂边县委,管辖蒲圻、崇阳、通城、湖南临湘边界地区,隶属湘鄂赣省委(见资料222页)。

    1934年2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指示,中共湘鄂边县委改为湘鄂边中心县委以临湘岳姑山为中心,领导通城、蒲圻、崇阳、临湘、岳阳等县部分地区(见资料144页)。至1935年8月,属中共鄂东道委领导。此后属中共湘鄂赣省委驻西北代表团领导。

    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出,从1927年到1934年,临湘党组织一直都在湖南省委(1927年-1930年)、湘鄂赣省委(1930年-1934年)的领导之下。

    (二)政权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政权组织隶属范围有如下变化:

    1930年4月,成立湘鄂赣边境工农兵暴动委员会,下辖平江、铜鼓、宜春、岳临四县苏维埃政府(见资料253页)。8月,红十六军协助中共岳临特支建立了岳(阳)临(湘)县苏维埃政府(见资料172页)。9月在平江长寿街天主堂召开了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平江、浏阳、岳阳、湘阴、临湘等20多个县,共130多人。大会根据中央的训令,撤销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见资料206、208页)。

     1931年9月,李湘恒等人主持在通城大港冲泥塘屋召开会议,撤销原湘北工作委员会筹备处,分别建立中共湘北工作委员会和湘北通城县苏维埃政府。中共湘北工作委员会辖临湘之壁山和临岳交境之云山等5个区苏维埃政府。隶属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见资料196页)。

    1932年,1月撤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南办事处,分别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和蒲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蒲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下辖蒲圻、崇阳、嘉鱼、和湖南临湘四县。6月,蒲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所属四县划属鄂东南苏维埃政府(见资料255页)。

    1933年1月,中共湘鄂边县委成立后不久,建立了湘鄂边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辖崇阳北部及通城、蒲圻、湖南临湘边界地区区级政权组织(见资料196页)。10月,湘鄂边县革命委员会根据湘鄂赣省委和鄂东南道委的指示精神,更名为湘鄂边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崇阳、蒲圻、通城及湖南临湘边界地区区级政权组织(见资料233页)。

     1934年1月,湘鄂边县苏维埃政府升格为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隶属湘鄂赣省苏维埃驻西北代表团办事处。辖临湘县龙港(龙窖源)等9个区苏维埃政权组织(见资料197、233页)。

    由此可见,临湘县苏维埃政权从1930年-1934年,一直在湘鄂赣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之下。

    (三)军事组织

    1929年7月,岳临两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成立了岳(阳)临(湘)游击大队(见资料198页)。

    1930年8月,中共岳临特别支部和岳临县苏维埃政府又建立了湘北肃清反动分子第四队(见资料151、199页)。在壁山、云山开辟苏区后,1930年11月,赵琪在药姑山箩筐洞建立了湘北游击队、岳临游击队。同时,在上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组建的湘北游击大队,隶属湘鄂赣边境特委、湘北工委(见资料151、199页)。

    1931年10月,湘北游击大队扩编为湘北工委领导的湘北独立团,下辖湘北通城县联队和湘北农民赤卫队。游击于通城、临湘、岳阳、崇阳边境地区(见资料201页)。

    1932年4月,原湘北独立团部分人员,与其所辖区联队合编为湘北农民赤卫队。驻临湘和通城的药姑山和大港冲等地。活动于通城、临湘边境地区,先后隶属湘北工作团、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见资料201页)。9月,湘鄂边工作团到达八斗山与鄂南工作团会合后,即以工作团员为骨干,从崇阳的方山、塔坳两区抽调部分游击队员共80余人枪组成湘鄂边县游击队。驻崇阳八斗山、战场山一带。隶属湘鄂边工作团(见资料201页)。

    1933年春,湘鄂边游击队改编为湘鄂边县独立营。11月,中共湘鄂边县委在崇阳双港赶龙坑将湘鄂边独立营扩建为湘鄂边县独立团(见资料202页)。

    1934年2月,湘鄂边中心县委成立后,将湘鄂边县独立团改为湘鄂边中心县独立团(见资料202页)。

    从以上史料可看出,从1930年——1934年,活动于临湘境内革命武装先后在湘鄂赣省委、湘鄂赣边境特委、湘北工委和湘鄂边工作团的领导之下开展斗争。

    四、临湘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苏区人民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湘鄂赣苏区创建时期,临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蓬勃兴起的革命斗争为苏区创建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临湘扼湘鄂门户,优越的地理优势让临湘成为了秋收暴动重要的战备要地。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党中央紧急会议,决定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在鄂南特委的领导下,临湘的农军与汀泗桥、官塘驿、中伙铺、江家堡农军密切配合,撬铁轨、锯电线、扒枕木,使羊楼司到汀泗桥二百余里长的铁路线瘫痪,就连国民党也承认,羊楼司到汀泗桥二百余里长的铁路 “火车必须军队护车,才能勉强行驶” (见资料279页)。暴动农民组成敢死队、游击队、暴动队等,积极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烧契约、开粮仓的斗争风暴,吓得敌人紧闭城门,不敢越雷池一步。1929年12月17日谷花洲武装暴动爆发。李子才领导“古发初”游击队100多人枪,分4个分队到谷花洲(今江南镇)、叶家墩、曹家墩、鸭栏矶(今儒溪镇)捉拿并处决了李太华、肖世梅、陈本昌等6名恶霸及土豪劣绅。暴动震撼了谷花洲长江以南一带,其余土豪劣绅闻风逃窜(见资料94、95、165页)。接着相继组织发动了“丁家山(今北区陆城镇)暴动”和“云溪暴动”。尤其是“丁家山暴动”把地主李桂元和地痞曾三元捉去杀掉。农民无不拍手称快,都说这是“第二次革命” (见资料97、166页)。

    1929年10月《资深报告—湘北暴动的独幕剧》指出:“函令临湘、桃林破坏五里牌上下铁路……”,“函令平江向湖南及羊楼司(临湘)进攻,以与鄂南夹攻羊楼司之敌而威逼岳州”(见资料47页)。而红军在临湘的转战与临湘农民运动相结合,更是让敌人闻风丧胆,进一步推动了临湘革命运动的高涨。1929年冬,彭德怀率红军主力转战湘鄂边岳阳、临湘、通城、崇阳等县。并派独立二团团长赵琪开辟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见资料99页)。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团经临湘羊楼司、坦渡、云溪等地攻打岳州时,在坦渡区捉住并枪毙了陈恩爱、余世松等人(见资料106页);在临湘与赤壁交界的羊楼洞歼灭了国民党二十二师第一团易秉乾部,大大震慑了粤汉铁路两侧的敌人(见资料216页),吓得他们“……如飞机在上翱翔,则又惊心吊胆,兢兢业业。唯恐无情炸弹之下降。”(见资料289页)8月,红十六军帮助湘北各县的农村斗争,解除湘北各县地主的武装。10月,《湘北工作决议案》指出:“临湘岳阳的工农斗争,因红军游击队的胜利,

    已汹涌澎湃起来,如岳阳西塘、临湘之柳村均有小块苏维埃寄居,并获得了广大功劳苦群众的拥护……”。“在东北要造成临湘的割据局面,……”(见资料54页)。同月,红军独立师在临湘源潭发动了武装斗争。与此同时,临湘的游击队也加紧了对敌人的进攻。黎锦辉、邓学尧等人与洪湖党组织取得联系,请求派来了以张飞舞为首的武装约50人枪在西塘、白羊田、合盘、柳厂一带组织起了几十人的游击队,把叛徒柳权之的岳父谢钧泉(国民党副县长)押到洪湖镇压了(见资料103页);此时的水上赤卫队也加紧了对敌人的征讨,从水陆两路打击敌人,昔日嚣张的反动派也只得以“断绝监临交通”(见资料288页),来应对。由此,临湘红色政权建立的步伐得以加快,促进了武装割据区域的扩大。

     湘鄂赣苏区鼎盛时期,在湘鄂赣苏区的领导下,临湘军民与红军一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临湘苏区成为湘鄂赣苏区的一道屏障。

    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为进一步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1930年6-8月湘北独立团在临湘县的桃林、忠防、柳树厂等地对敌人进行了狠狠的打击。8月,“湘北游击队”于壁山建立,稍后分出二十余人枪,建立了“岳临游击队”。队长李海燕,活动于袁家山(今忠防镇)、冷石坑一带,后亦发展到一百余人枪。12月初,洪山赤卫队进攻沅潭与滩区(今坦渡乡),这一切都让敌人防不胜防,疲于应付(见资料306页)。

    1931年3月,为了破坏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湘北独立团团长邱顺民率红军从岳阳来临湘,在黎锦辉、邓学元的游击队配合下,把白羊田的劣绅王巨卿捉至桃林枪毙了、把团防局长喻大道的头砍下来示众,远近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见资料108页)。5月,汪子霞率警卫营二次攻打源潭,缴枪四十多条,缴获油、盐等日常用品无数。用十几只大船运回蒲圻苏区(见资料228页)。反动派并不甘心失败,李介凡的挨户团、冯德臣的铲共义勇队,沈万选的挺进队以及国民党正规军李觉所部在壁山、大云山之间的詹桥鸡笼山上筑起碉堡,对苏区大肆烧杀掳掠。为了摆脱当时的被动局面,中共云山区委召开了紧急会议,1931年6月,兵分三路包围了鸡笼山。在岳临游击队的配合下,攻下鸡笼山。紧接着,陈文恒带领游击队和农民武装,深夜包围了忠防,在救出全部被捉的人的同时打开粮仓将谷子分给附近的农民(见资料109、111页)。

    为了阻止敌人的反扑,1932年2月,在湘鄂赣省委的指示下:独立团进击临湘、崇阳县边境地区,继续在大港冲、鸦雀山、壁山、云山4区开展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见资料75页)。蒲圻中心县苏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继与国民党十九师在崇阳石门集激战之后,又取得了临湘曾港桥大捷,解除了敌人对崇(阳)蒲(圻)通(城)苏区的威胁,同时在临湘建立了龙港源区,使鄂南的蒲圻、嘉鱼、崇阳、临湘等县的苏区连成一片(见资料226页)。10月12日后,红军湘鄂赣独立第二师向湘北进击,占领临湘忠防、桃林,歼敌一部,缴枪200余支;1934年4月,李春华等在羊楼洞附近组织百余名群众,埋伏在铁路拐弯处,将三床被絮铺在铁轨上,使一列从长沙开往武昌的货车翻车,缴获了大量的油盐、布匹等日用品。5月,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三师趁湘军第十九军李觉部工兵营调往通城之际,向粤汉路羊楼司车站发动突袭,攻占羊楼司及尖山,击溃敌保安团(见资料78页)。

    湘鄂赣苏区鼎盛时期,临湘军民与红军并肩作战,相互配合,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为苏区政权的巩固增添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促进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临湘苏区成为湘鄂赣苏区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和后方基地

    临湘的药姑山曾经是湘鄂边中心县委,鄂东南道委的驻地,游击战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围困和围剿,成为了地方党组织和红军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保存实力、储存物资的重要根据地。1934年6月,红十六师在龙门山遇到国民党主力五十师的进攻,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指挥上的失误,十六师损失很大,主力红军所剩无几,敌人加紧围剿,各分区独立团和地方武装也相继受挫。到年底,湘鄂赣苏区被分割为十余块……(见资料125页)。湘鄂赣省委召开紧急会议,总结这一事件的经验教训,决定恢复十六师,调钟期光到红十六师工作。十六师利用幕阜山脉临湘龙源、梅池、壁山、大云山群山绵延起伏的地理优势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以当地出身的指战员为向导,分头潜入龙角山、九宫山等深山密林,继续与敌周旋。“使得前被敌人占据的碉堡均被毁灭”(见资料79页)。在保存了各个分区的力量,保卫了中心地区的同时,也为幕阜山脉的苏区与其它苏区联成一片提供了重要条件(见资料79页);为将来四川红军,二、六军团向湖北运动打通了交通线。另一方面,成为了苏区得以延续和壮大的重要保障,据郭可仪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湖南省临湘县与湖北省崇阳县交界处,有一条横贯东西的药姑大山山脉。40多年前,湘鄂边区中心县委及其所属的兵工厂、缝纫厂、看守局和医院就设在这里……(见资料130页)。钟期光回忆:“湘鄂赣中心县委处在粤汉铁路长沙至武汉路段的中间地带,山峰连绵,地势险要”,“从山上下去截住敌人的火车,就可以搞到战略物资,除了我们自己用,还可以供给省委。那里成了省委解决财政问题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省里经常派人来取钱物。”“我们的工作,除了搞钱搞物,主要是发动群众积极扩大苏区,发展党的组织,使边区各县连成一片”(见资料123页)。

    在土地革命时期,临湘苏区人民饱受了敌人的蹂躏与摧残。大批群众、干部被惨遭杀害,被抢去的粮食、耕牛等物资及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牺牲的革命烈士仅有姓名可查的就达406名(洪湖市湘鄂西苏区烈士陵园碑刻临湘藉烈士名录38名),其中有2名中共县委书记、5名红军团长。被害群众难于计数。这还可以从以下史料中看出:“原来岳、临两县已有普遍的组织,后因自首分子的破坏,干部牺牲殆尽” (见资料73页); “在临嘉两县交界之谷花洲,当场格毙共匪组长张传德、陈召芹、程先荣等三名” (见资料286页); “当场击毙匪班长杨竹青。李鸿飞二名”(见资料287页); 1927年5月17日,妇女联合会主席黄淑被捕牺牲。不久,云区特派员方祖荫,桃区农协委员长李高峰,聂区农协委员长吴尧斋亦先后壮烈牺牲。城区农协委员长李绪芹被敌人用箩筐抬到莼湖草坪杀害。县农会领导成员谢擒虎在茴窖中捕杀。源区农会主席元龙被杀于东固(见资料270页)。尤其是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不久,蒋介石集中了大于我几十倍的正规军和保安团来围剿湘鄂赣苏区。成千上万的群众被扣上“通匪”、“窝匪”的罪名,惨遭杀害。后来,连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不忍再杀下去了,但是不杀又不好交差,就采用割耳朵的办法去领赏。在临湘县的药姑大山,一次耳朵就有两大箩筐(见资料120页)。由此可见,临湘人民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以上史实说明,从1928年中央决定成立湘鄂赣边特委,并将临湘列入其管辖范围开始,到1937年8月,红军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临湘的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及人民军队在湘鄂赣党组织的领导下,不屈不扰的英雄儿女用生命写下的奋斗史诗,镌刻在湘北大地,他们的精神必将激励今天的临湘人民为创建更加富裕、文明的新临湘而奋斗!

                          


                                                                                                            中共临湘市委 临湘市人民政府
                                                                                                         申报苏区市专题材料研究考证组编写

                                                                                                                     2012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