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11-04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助力惠民生 > 食药监管

春节保健食品消费警示

编稿时间: 2018-02-12 来源: 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作者:未知

   常见五种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经典骗术案例,爸妈您别再上当了!

 

2018.2.12   临湘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

 

 

1

案例一:“夸大功效?其实忽悠了!”

耿老太太是高价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岁的她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乐活生活馆组织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很快,健康管理员就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刚开始我每天吃两粒,不管用,他们又让我吃3粒,后来增加到每天5粒,我这眼病还是没好,现在干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说越气愤。为了购买硒萃,她已经花了5万多元钱。据了解,保健食品硒萃价格可不便宜,每瓶466元、60片,在推销员的忽悠下,老人先后买了120瓶。实际上眼底黄斑病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与身体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指鹿为马的诱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2

案例二:“免费旅游?不宰你宰谁!”

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妇,陷入了“道山”淘金店会议营销陷阱。“我们在车站附近碰到“道山”的店员卖优惠油米、鸡蛋,就聊上了。之后他们多次打电话请我俩参加活动,组织去惠州的一个景点旅游。”王阿姨说,旅游的第一天晚上,“道山”就组织了一场300多人的营销大会。会上自称是营养师的女人给老人们看病,当晚王阿姨两口子就被兜售了10多万元的保健品。此后,“道山”又连续组织了好几次会议营销,老两口前后买了他家30多万元的保健品。

 

3

案例三:“健康讲座?推销产品“捞”为真!”

“我们家老太太都把听课当成工作了。”说起“会销”的危害,李先生满肚子苦水。李先生的母亲今年60多岁,最近迷上了参加“健康讲座”,每天6时就开始上课,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比学生还准时。李先生母亲参加“健康讲座”最早是因为可以领鸡蛋、领奖品,后来就开始迷信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每天听课的老人有160多个,有的老人腿脚不好,一瘸一拐地坚持去听课。”李先生说,“健康讲座”曾宣称不卖产品,但打着“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搞促销”等旗号,还是让许多老人拿出了数千、上万元购买了健康疗养椅、松花粉等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

 

4

案例四:“比子女还亲?亲情的背后是营销!”

退休老人刘先生今年70多岁,过去五年已花了十多万元购买保健品。为阻止父亲买保健品,女儿刘小姐无奈请了长假,在家守着父亲。“把他锁在屋里也不管用。”刘小姐说,一次,父亲委托保姆邮寄1万元到北京某保健品公司,保姆把此事告诉了刘小姐,钱被中途拦截了下来。刘先生知道后大发雷霆,竟然买了机票一个人跑去北京去送钱。刘小姐跟了过去,找到父亲后,两人前往宣传单上的收款地址,结果发现那里压根没有保健品公司。卖家大搞亲情营销,让老人转移情感危机。赢得老年人信任,以致老人反而不信子女。

 

5

案例五:“治病?根本不管用!”

黄小姐的父母高校退休老师,近日,黄小姐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母亲和两名年轻女子在银行欲取3万元现金,银行人员怀疑老人遭遇了诈骗,就报警阻拦。在派出所,老人却坚称是自己愿意掏钱购买保健品,派出所只有放行。没想到刚出派出所,两名女子带着老人直奔另一家银行ATM取款机取走了3万元。黄小姐叹气说,“谁也拦不住。”现在母亲把保健品“当药吃”,已发展到有病不去医院、只信保健品的地步。

 

 

什么是“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

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就是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消费者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然后从中确定出所要针对的目标消费者中老人年。利用租用酒店、宾馆等场地、运用组织会议的形式、并结合各种不同的促销手段去非法推销保健食品(食品或其它电子产品等),比如免费体验、夸大功效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销售保健食品的一种营销模式。

 

 

常用的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招数

 

1. 先免后加

先免费,再宰你,加价推销。

2. 免费旅游

高价推销保健食品,送礼品,免费旅游。

3. 名医义诊

冒充“名医”,夸大病情,推销保健食品。

4. 免费体检

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实则又一个上钩的。

5. 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为假、举手之“捞”为真,销售保健食品。

6感情推销

像子女一样嘘寒问暖推销保健食品。

7.夸大功效

打着高科技秘方的牌子,夸大产品功效和适用范围。

8. 饥饿营销

以数量有限,机会难得的措辞诱骗老年人争先付费订购。

9. 接收高价

贵的才是好的?错信的话,把一辈子的辛苦钱搭进去了。

 

如何识别是否是保健食品

1.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具备保健功能,不能代替药品,无治疗作用。故宣称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骗人的。凡是广告宣传声称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或者治疗效果,都是不真实的,也是违反有关的法律规定的。目前在保健食品消费方面主要存在保健食品能治病、保健品与药品同用、盲目相信产品的广告宣传、吃保健品可以代替忌口、保健食品吃多了没事、保健食品能治百病等六大误区

2. 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点击数据查询,再点击国产保健品或者进口保健品,就可以查询到你所购买的保健食品的批准信息及真伪情况。

3.  认准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份)第***号,卫进食健字(年份)第***号,卫食健进字(年份)第***号;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食健G/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食健G/J+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

 

 

4.  核实举办方的主体资质,比如主办方名称、营业执照信息、经营许可证信息、营销产品信息。

 

如何防范“非法会议营销”?

1. 日常生活中合理消费,不相信免费的馅饼,不贪小便宜。不参与购买 “非法会销”产品,如发现“非法会销”,及时向执法部门投诉举报(12345)。

2. 老人们遇事应与其子女沟通,认清这类非法营销手段的套路,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如果拿不准,记得一定问一下您的儿女,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您信任的亲人。如果自身已经遭遇非法推介保健产品的营销,可以拨打举报热线。

3.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购买保健品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切忌盲目。要主动索要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作为维权凭证,如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举报(12345,12331)。

4. 多看新闻,多看小区公示栏广告,警惕被骗。

5. 作为儿女要多抽出时间陪陪你的父母,他们已经不再是你儿时的“超人”,已经老了,很孤独,需要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