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临湘市统计局   日期: 2017-10-23 09:00
浏览量:1 | | | |

今年来,临湘市市委、市政府打造“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和“五三三”工程总体部署,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全局,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前三季度,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5元, 同期增长8.9%,农业总产值为34.54亿元, 增长3.1%。全市农业经济呈稳定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主要特点

(一)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平稳增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

1、粮食生产基本平稳。今年,我市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大力开展压单扩双增面、遏制抛荒,粮食生产保持着平稳发展局势。全市早稻种植31.74万亩;中稻已栽插9.7万亩;晚稻播种35.5万亩;分别比同期升2.2%、降1.8%、升0.25%。小麦播种面积1.86万亩;玉米2.79万亩;分别比上年升12.7%、3.3%。豆类播种面积4.89万亩;薯类播种2.13万亩;油料20.71万亩,其中油菜17.85万亩; 棉花3.42万亩。

2、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市新造良种茶园1200亩,低改茶园1800亩。目前,茶园面积7.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7.1万亩。共产各类干茶1659吨,产值1.54亿元,同比分别增2%和3%;蔬菜复种面积6.15万亩,产值1.2亿元,同比略减。

3、特色产业结构优化。我市把加快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达432吨,产值320万元,与去年持平;在五里办事处国道沿线创建了1000亩的蔬菜经果产业园。

(二)养殖业保障有序,畜牧产品产量稳步发展

据统计,全市三季度出栏生猪53万头,出笼家禽153.9万羽,出栏牛0.6万头,出栏羊2.3万只。全市养殖水面14.75万亩,其中名特优13.3万亩,名特优水产品产量2.98万吨。

一是生猪市场价格平稳发展。开年至今我市生猪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平稳阶段且略有上升,从年初9.2-10元/斤的出栏价,涨至目前的10.4元/斤。今年,我市生猪市场涨势迅猛,大部分中、大型养殖场正在扩建场地,加大投入养殖力度与规模。一些小型空栏养殖场也在跟温氏集团合作,投入生产。

二是家禽市场行情变化频繁。全市家禽价格呈现逐渐平稳上升趋势,肉鸡为18元/公斤,土鸡为56元/公斤,土鸭为36元/公斤,禽蛋价格一直维持在175-180元之间。在乘风大雀嘴建立选育基地,重点培育苏泰母猪及罗代公猪进行杂交,采用熟食育肥。聂市镇金胜村建立大型土鸡散养基地,通过产蛋和出售土鸡经济效益可观。打造“云尚土鸡养殖园”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电商年销售土鸡近2万羽,实现了养殖户与消费者双赢。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临湘地方土猪土鸡品牌。

三是草食动物平稳发展。前三季度,牛、羊肉价格依然保持高价位运行。目前,市场牛肉价格为70元/公斤,羊肉75元/公斤。今年由于生猪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所以草食动物发展的发展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缓的阶段,养殖户都是理性的扩建或者投资生产。

四是名特水产优化扩面。今年我市常规渔业发展势头良好,特种水产也保持快速上升趋势。据调查显示,牛蛙18元/公斤、黄鳝70元/公斤、野生甲鱼200元/公斤(家养为40元/公斤)、桂花鱼60元/公斤、黄颡鱼28元/公斤、龙虾36元/公斤。近两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稻田虾作,在提高产品产量的同时也是产业扶贫的一个项目,目前在长安办事处花园村、聂市镇聂坳村、大星村、坦渡镇石桥村等4个贫困村,由市畜牧水产局和市扶贫办组织实施的稻虾连作扶贫项目率先实施。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市畜牧水产局已派技术人员,先后在上述4个贫困村开展了稻虾连作技术培训4期,培训人员130多人。当前田间工程已完成1250亩,虾苗投放正在进行。根据湘扶办联[2015]16号文件精神,在4个贫困村规划开发稻虾连作面积2000亩,为困难农民增收300万元以上。稻虾连作是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增量、农民增收、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有效模式。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业方面

1、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效益依然偏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依然较高,特别是人工费用上涨明显。由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工资的普遍上涨,迫使农村劳动者工资的上涨。虽然今年粮食收购价与去年持平,但与外出务工相比,种粮效益仍然较低。

2、农村劳动力紧缺,农业生产缺乏后劲。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转向二、三产业,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老人农业”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出现“三难”,即抗灾救灾难、抢季节性收种难、科技推广应用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低下,农业生产缺乏后劲。

3、资金瓶颈制约较为严重。资金整合不够,难以集中财力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农户虽然愿意增加农业投入或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手头资金短缺,贷款手续繁琐或数额较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4、农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较多。①农业设施差,现代化程度低。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补贴力度,但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差,对极端气候的防御能力较为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生产效益低。②特色产业少,产业规模小。任何一项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其产品数量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我市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等特色农业,规模小,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低,对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5、农民增收的环境仍然堪忧。一是政策性增收的空间有限。各种惠农政策已实现多年,在往年的基础上再想依靠政策增收,空间非常有限。二是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资等农业生产费用不断上涨,影响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三是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外出务工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重体力工作,就业方向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而且收入普遍较低,形成了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人力资源要素难以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6、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产品流通不畅。受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生产成本增加。农资价格涨幅增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功能不完善,交易手段落后,大都处于产地市场、季节性市场等状态,缺乏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交易手段,难以实现稳固的供销关系。另外,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的不利因素。

(二)养殖业方面

1、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经费紧张。根据上级精神和摸底情况,今明两年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46万m2,需补偿1.38亿元,地方财政需承担1.02亿元,落实难度大。

2、养殖粪污治理无章可寻。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方案至今还未出台,养殖场(户)规划管理难度大。水库、湖泊等大中水面养殖规范管理难实施。特别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黄盖湖围栏围网养殖清理难度大。

3、养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大,带动力不够强。

三、对下阶段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势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

2、控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增长,努力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肥料和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原材料的涨价而有所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一定要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建议有关部门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建立农资价格最高限价政策,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3、建立畜牧业生产预警机制,加强对市场的调控。相关部门建立科学高效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及时、准确的向广大养殖户发布价格、供求等有关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足够的产业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养殖户养殖规模,避免养殖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盲目生产局面,防止畜禽生产步入恶性循环。既要防止“肉贵伤民”,也要避免“猪贱伤农”。

4、坚持粪污无害化处理。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工艺和规模,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继续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进程,高度重视养殖小区的环境治理,鼓励养殖小区在建设初期把粪污处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