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
来源:临湘市统计局   日期: 2016-07-05 15:03
浏览量:1 | | | |

临湘市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素称“湘北门户”。市域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3万人,被国务院定位中国成熟型资源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数据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统计数据需求日益增大,统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紧密关注,同时,伴随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发展。前段时间,市统计局业务三室下基层、深调研,取得了一些调查情况,现将全市13个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做一个探讨:

一、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现状

(一)统计机构设置情况。在全市乡镇合并改革中,乡镇都没有设置统计职能机构,没有统计编制,尽管安排了统计人员,但有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的就在党政办挂统计站牌子。

(二)统计人员配置情况。本次共调查了12个镇(街道办事处)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共17人。按年龄层次划分:25~35岁的9人,35~45岁的4人,45~55岁的2人,55岁以上2人,其中,25~35岁占52.9%,该年龄段为中坚力量,45~55岁的2人,55岁以上2人,已面临退休。按学历层次划分:高中及以下3人,大专学历7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2.4%。按专业对口划分:统计相关专业仅有4人,占23.5%。按从事统计时间划分: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9人,占从业人员的52.9%。按技术职称划分:拥有技术职称4人,占从业人员的23.5%,而职称与统计相关的仅3人,拥有统计专业职称的人员为零。

(三)统计管理体制情况。全市基层基础统计人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市统计部门的指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依据此次调查情况来看,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五年时间以上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很难保证统计队伍的持续稳定。

(四)统计基础建设情况。近年,刘剑铎同志担任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以来,市统计局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统计基层规划化建设。在全市乡镇合并改革之前,三分之二的乡镇已经创建了“标准化统计工作站”,工作站即使没有达标也配齐了电脑和打印机。部分乡镇对于统计工作重视度不够,管理上较为随意,部分工作站都没有将业务部门配置的办公设备运用于统计工作,导致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差、设备陈旧,加之部分乡镇统计站还没有并入政府光纤专网,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效率提高。

(五)统计人员负担过重。市统计局各职能科室统计调查均需要布置到乡镇,农业、工业、投资、劳资、商贸服务业、城乡居民收入等专业的常规报表的上报,还有联网直报和抽样调查等,指标多、时间紧,普查年份还要参加各类大型普查,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加重,这些专(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琐碎的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所在党委、政府布置的其他中心工作,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统计报表和临时调查,乡镇统计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六)统计服务工作滞后。目前,全市乡镇统计工作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初级数据汇总整理上报阶段,乡镇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几乎一片空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乡镇统计人员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二是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乡镇统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统计报表是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与乡镇党委、政府无关,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对统计工作力不从心。三是村级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村级统计人员都是由会计兼任,而会计本职业务工作就比较繁忙,待遇低,加之文化水平有限,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如实提供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经费和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开展,统计调研和分析,在乡镇这一块形同虚设,更谈不上为党委、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二、剖析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乡镇统计是基层基础的综合统计,目前是双重管理,难度大,困难多。乡镇统计人员人事管理在乡镇,业务指导监督在市统计局,同时统计人员也是各站所临时抽调的,自身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计队伍素质不高。13个镇(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统计员非常少,大部分统计员都是身兼数职。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了总人数的82.4%,但与统计相关专业仅占23.5%,统计专业则无一人。拥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23.5%,职称与统计相关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7.6%,拥有统计专业职称的人员为零。

(二)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作为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因此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依据调查显示,全市13个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员中,从事统计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有9人,占全部人员的52.9%,个别乡镇统计员在2014~2016年之间就有三四次变动,在我们进行调查的同时,正值年中,就有乡镇对统计员进行调整。据了解,人员变动有多种原因,除部分统计人员因工作能力和业绩出色得到提拨外,更多的则是因为统计工作任务重、枯燥、没有前途,不想做而调换岗位,更主要的是乡镇统计我机构、无编制导致人员随意进出。

(三)人员与任务的矛盾突出。近几年来,上级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抽样调查、联网直报、众多考核任务,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繁杂的统计工作任务使乡镇统计人员不堪重负。尤其是年报和普查期间,乡镇统计人员更是疲于应付,统计报表强调准确、及时,但到了乡镇仅靠一、二个统计人员,能勉强完成任务就不错了。

(四)统计工作经费短缺。目前,2016年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按照国家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工作、抽样调查经费实行的是分级负担的原则,每逢大型普查任务,全市乡镇统计办公经费都是市统计局挤出资金补贴乡镇,而乡镇基本没有按照国家要求足额拨付统计经费,加上上级统计部门又没有经费和物资的支持,乡镇很难完成各项统计任务,这一直影响着乡镇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统计报表、各项普查、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统计事业经费不足,统计人员没有任何津补贴,有的统计人员搭乘车辆往返车费都不能及时报销,金额较小的甚至需自己垫支费用,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建议

此次,市统计局业务三室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意是要了解基层基础统计工作一些现状,研究解决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

(一)明确岗位职责划分,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一是乡镇统计员职务由人事部门统一明确,每个乡镇设置专职统计员2至3名,承担辖区内综合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全部统计资料。二是要撰写相关分析材料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把关同意后,报送市统计局,要切实负起为当地党委、政府作参谋的职责。三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范围。

(二)争取主要领导重视,提升统计工作地位。乡镇统计工作体现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成效,个别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建议把乡镇统计工作纳入到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让乡镇“一把手”重视、关心、支持统计工作,促使乡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改善乡镇统计工作环境,提升统计工作的地位,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作用。

(三)强化统计规范化建设,确保统计数据质量。2015年,市统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一要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二要完善统计业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统计资料管理等各项必要的统计工作制度;三要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切实做好统计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类、归档,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基础台账健全;四要如实上报统计报表,做到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加大统计数据的审核和评估力度,避免数出多门;五是要严格实行统计报表领导把关审核、签字制度,以强化责任、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统计队伍专业水平。加强统计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对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要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普法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统计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二是市统计局专业科室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技能。三是乡镇统计人员也要做到知识更新,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学中干,干中学。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首先是要确立统计机构编制,根据乡镇统计工作业务量的大小配备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统计人员要让他们及时得到提拔重用。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要积极争取按照《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中关于“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的规定执行,从组织上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