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湘政协 > 社情民意

关于文化建设的咨政发言

编稿时间: 2015-07-23 来源: 市政协办公室 作者:何碧辉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市文化事业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喜人局面,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但是,毋庸讳言,当前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全市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还不完全协调。经过调查走访、综合汇总,我代表全体委员提出四个问题,恳请市政府相关领导现场解答。

1、关于提高市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公益文化事业,在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上取得了很大成效。可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广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却方式不活,方法不新,效果不佳。从去年开始,全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创提质工作,我市城乡面貌确确实实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漫步街头,我们仍不时看到市民群众乱扔、乱丢垃圾于前,文明劝导员俯身清理于后,机动车乱停、乱开、乱鸣等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紧密相连,市民群众日常行为的不文明,既源于个人文明素养的缺失,更源于过来文化建设中没有注重权益保障与素质教育科学均衡发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请问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市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以确保全市五创提质工作的成果得以巩固?

2、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审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0年以来,市政府围绕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的保护开发,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是,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崇高地位及邻近县市的保护开发力度相比,我市仍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遗址保护区范围内仍存在乱挖、乱建现象,部门协调执法力度亟待加强;二是保护区硬件建设亟待加速。至核心保护区幸福村的4.8公里道路急需拓宽硬化,保护区电力杆线急需升级提质(区内经常停电);三是湖北省通城县龙窖山瑶族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的快速推进亟待我市上下高度重视。通城县的龙窖山瑶族遗址考察始于2010年3月,整整比我们临湘晚10年,但从2011年咸宁市10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对遗址加以保护发掘之后,通城县就迅速加快了保护开发力度。今年6月20日,《湖北日报》以“通城县开发修复千家峒遗址将再现瑶族祖先圣山”为题,报道该县修建长6公里、宽5米的大坪乡瑶族公路,从而拉开三期总投资5000万元的内冲瑶族特色村寨建设序幕。作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唯一的一个民族习俗消失后又得以保存的文化遗存,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事实上,无论是考古研究的成果,还是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人员机构的落实,我们临湘原来都走在通城前面,先发优势十分明显。面对来自邻近县(市)的同质竞争,如果我市不采取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加以正确应对,我们的优势就有可能会被赶超,发展的机遇就有可能会丧失,类似于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那种资源共同拥有、邻县独享其利的故事就有可能会在我市再次上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问市政府对这项工作有何具体安排?

3、关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聂市古镇的保护问题

聂市古镇源于三国,盛自明清,是我国“茶马古道”和“晋商万里茶路”的最早南方起点。省人民政府2009年确定聂市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已投入40万元编制了《临湘市聂市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启动了对古镇建筑的保护,但仅依靠一个乡镇的力量很难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由于资金、技术制约,聂市古镇的文化遗迹及古建筑等正面临逐步消逝的危险。请问市政府将怎样做好我市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工作?

4、关于临湘市大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问题。

随着广大市民群众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市群众性文体活动日趋活跃,活动场地短缺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市影剧院等文化场馆容量严重不够,无法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场地紧张严重影响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全市大众体育运动会的拔河比赛就曾安排在城区公路上进行。周末夜晚,星河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健身人群拥挤不堪……建设一个能够接纳高水平演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大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既是建设国家先进文化县(市)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可喜的是,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已落实土地,正在申报。请问市政府将如何确保这一规划得以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