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塔
来源:临湘市文旅广新局   日期: 2025-05-19 11:45
浏览量:1 | | | |

  临湘塔又名儒矶塔,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江南镇儒溪村儒矶山上,为长江中游南岸重要矶头,属“临湘八景”之一。该塔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砖石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塔高32.86米,占地面积75.3㎡,为七级八方实心砖塔,方向160°。整个塔体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八方形三级花岗岩基座,基座下底长3.99米,高2.6米;塔身共七层,底层稍高,向上逐层降低,面阔也随之层层内收,形成较为柔和的收分线条。每层塔身下方均设束腰砖砌平座,平座转角处用折磬形石构件砌筑,以增加外墙整体的结构性。同时,在平座上每层正方向均开设券拱形塔龛(一层仅在西侧设塔龛一个),全塔共有塔龛25个。塔龛多为进深较浅假龛,只在塔正西方的第三、四、五层设真正的佛龛,龛内置须弥座和佛像。每层顶部向外砌筑叠涩形成塔檐,檐角皆置八条麻石翘角,角下开牛鼻形穿孔系铁质风铎。塔身每层及下檐外粉白灰,下檐冰盘曾施彩绘。塔顶底部为八方形砖座,砖座上由麻石覆钵、仰莲组成的束腰座及宝珠等构成。

  该塔为清代首任台湾兵备道刘璈 (1829-1887)倡修;湖湘名儒邑人吴獬(1841-1918)撰写《临湘塔记》。该塔既是强调科举教育,培植地方文风,关注人才培养的文塔;同时其塔龛佛像和塔刹覆钵、仰莲等的设置,明显具有佛塔功用;另外,临湘塔又是湖南长江沿岸唯一古塔,是万里茶道湖南段运输通道上重要节点和地标性建筑,是长江中游兼具航标和风水性质的重要古塔建筑之一,对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沿江一带科举教育、人才培养、航道水利、茶叶运输贸易等提供了极为重要实物资料。

  长江航道作为万里茶道湖南段茶叶运输中最重要的文化线路,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传播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曾发挥过重要的纽带作用,而临湘塔为清代临湘县治所在的陆城八景之一,正是该航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和物质载体,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